有一位老人,名叫李植泽,他的一生极其平凡。但他的故事,却从未被遗忘。
他生于辛亥革命时期,吃尽了旧社会的苦,新中国成立后,他才在高龄之时过上了好日子。每日清晨,年迈的他会挥着一支长长的竹扫把,将门前公共小路上的垃圾和落叶清理得干干净净,如果哪一天早上没有听到他的扫把“唰唰”响,那一定是他生病了,不得不歇歇。他年轻时在路旁种下的香樟树,后来长得又高又大,绿荫浓密,他会在树下摆出一张小桌、几把椅子,放上一大缸老荫茶和几个粗瓷碗,供路人歇脚解暑。他的妻子早早离世,他独自将女儿拉扯大,还帮着尽心照料小辈们,他每天坐在树下,笑眯眯地看着小辈们拉着手嬉闹,围着他蹦跳,他一边哼唱着《解放区的天》,一边仔细地叠着一张张他卖废品挣钱买的小手帕,或是将收集的广告纸做成一把把结实的小扇子,这都是给小辈们准备的礼物,他叮嘱他们要懂得节约,多用手帕少用纸,小辈们听话地、如获至宝般地将礼物揣进各自兜里。
后来,他的女儿也老了,她也学着父亲,日日扫净门前路。她种了一棵核桃树,每年夏天,她便吩咐淘气的孙辈们,拿几支长竹竿,打得果子纷纷坠落,再剥去绿壳,分送给邻里。在树下,她夏天包粽子、冬天做冻粑,还会织许多毛线小鞋袜,颤巍巍地上门送给曾孙辈们,我也有份。她,便是我慈祥的外曾祖母。
再后来,李植泽老人的孙女也老了,她每天早起扫净一楼到七楼的楼道,她用废旧轮胎做花盆,在楼顶种下一棵枇杷树,到了夏天硕果累累,便邀请邻里一同品果消暑。她也日复一日、爱意满满地照料着她心爱的小孙儿,这小孙儿便是我。她,便是我亲爱的外婆。
再后来,李植泽老人的外曾孙女也长大了,她,便是我的母亲。她带着年幼的我,拿着小扫把,接过了外婆清扫楼道的班。我们一起在花园一角种下了一棵被称为“英雄树”的木棉树,母亲说,我会像这棵树一样越长越高、正直挺拔,将来要学会庇荫家人和过往者。我看到母亲的身上,尽是祖辈的模样,这,便是传承。
李植泽老人,便是我敬爱的外曾曾曾祖父——呼!好长的称呼啊!他93岁高龄离去,我无法与他谋面,但他那条路还在,他那棵树还在,承载起他感恩奉献、与人为善、珍视家人的宝贵品质。这,便是由他而起的质朴家风,是他留给我们的专属财富。
总有一天,我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那条路、那棵树。
作者:王言骋(乐山市实验小学四年级八班学生)
指导老师:吕妍沁